校友服务
校友活动
【校友之光】李勰:持开放之心,直面竞争
发布:2017-09-27 09:21 来源:经济贸易学院 点击数:

 

持开放之心,直面竞争

----写在广外建校五十周年之际

李勰 (广州外贸学院94年毕业生)

读到此文的多是在校的学弟学妹们,一些人可能会抱着猎奇之心在猜,这位学长将在这里炫耀些什么样的成长经历或名言警句呢?时代发展到今天,有这样的猜想,实属正常。放回二十多年前,人们断然难以产生此念。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环境使然。二十年前的社会环境与今天相比,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思想的闭塞与开放,由此产生的行为与结果则有天壤之别。

在参加高考之前,我并没有什么样的雄才大志,只是想到外面而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走一走,于是选择英语类考生就显得必然,可以多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于是就来到当时改革开放前沿和桥头堡的广州,而且选择了外贸专业。

于是一个全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接触到不同的气候、服装、语言、举止、饮食、文化一直到思维方式,开始眼观、耳听,用心去感觉、去适应、去接受。像一棵树苗一样,离开故土,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先立足而再图壮大。当时恰逢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全中国都在期望变化,北方在等待着变化,但南方已热火朝天。伴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完善,各种经济开发区、贸易公司、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社会上每个人都在活力四射、信心满满,憧憬着追赶“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腾飞与个人生活的改善。相对平静的校园也被传染。专业课在调整,增加了西方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开设有关中国经济与特区政策的大讨论,英语的权重空前放大,热衷看原版片、去外教家夜谈,各种演讲赛、辩论赛色彩缤纷,甚至还开设了证券模拟交易。记得当时与高中同学相聚,谈起南北方的差异,最大感受的是“南方人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敢做”,而北方则更依赖于传统与墨守。其结果就是所在广州变化日新月异,而故乡的省会几年间容颜依旧。

因此,四年的大学生活教给我一种生活技能,即保持开放的心。大学是特殊的场所,它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培训场,基地是校园围墙内的象牙塔,目标是走入社会,实现就业、生存与发展。四年的时间需要你完成这一转变过程。只有持开放之心,才能去客观、平静地了解、洞察你所处的环境以及面对的世界,才能去容忍甚至欣赏不足、差异或争论,而不是厌恶、逃避或抵制。在此基础上,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借鉴他人的长处,增益已所不能,实现生存能力的提高。

大学教给我的另一生活技能是要直面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则;“公平竞争,适者生存”是社会和市场的法则。当时国家正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取消计划,而让市场发挥主导。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最大的影响不是开始自己交学费,而是毕业后国家不再负责分配,学生要自己找工作。那条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去机关、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挣皇粮”的大路实然间塌方了,要双向选择,每一个学生要学习写推荐信、去面试、去竞聘。当时的这些困难,想想就会让人失眠。万一推销不了自己,找不到工作,哪该是什么样后果啊!

人有懒惰的一面,但也有能动的一面。有了靠山,则失去动力,没有后路,只能背水一战。于是每一个同学开始为了体面地生存,积累、培养实力。我认为,实力并不仅仅等于知识的多少,它包括眼界、胸怀、谈吐、素养、关系、信心、执行、运用等等。检验一个人实力的标准不是答卷分,而是看最后社会竞争的结果,即他的生活质量如何。如同检验一个产品和企业一样,看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效益,甚至其所蕴含的文化。十分感谢当年的教师和辅导员,是他们的辛勤指导,才使我们这些处于突变中的毕业生实现了软着陆。

回想自己所走过的路以及取得的成绩,恰恰是利用了广贸院的环境及条件,让自己由无知转为有知,从幼稚迈向成熟。记者站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院长、来访嘉宾、老师和学生;社团工作,让我有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人;辩论赛和社会实践,让我开拓思维,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及问题。当然专业课也并没有顾此失彼,虽然不是尖子生,但综合实力也不是比较好的。因为心中时刻在提醒自己,别忘了走出校园后面临的竞争。

时光荏苒,从北方到广州,再到北京,再到国外,再回到首都,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也只有这两句伴随着我的话,“持开放之心,直面竞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说同学们已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了。当然这并不能说今后不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挫折,但那时如果也能这样想,这样做,结果不会差到哪里。我知道,做到这很难,特别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讲,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家长的呵护,你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已经被人为地削减了,相对地,走出校门之后遇到的生存环境就显得格外恶劣。所以建议大家要多做无心插柳之事,因为多年以后,看到你当年亲手插下的柳枝,长成柳树,以至于成片的柳林,你就不会因为有心栽种的花儿未开而伤心、遗憾。

以上的话,也是在写给自己,因为这一篇小文的第一个读者就是我。希望认识我的老朋友能坚持读到此处,看完,你们是否仍会记起当年我的样子?勿忘初心,一切安好?

2015年5月4日于北京


 

                                                                      (转自广外大经贸院刊经贸纵横)

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

邮编:510006 联系电话:020-39328096

传真:020-39328592 电子邮箱:gpjmxy@gdufs.edu.cn

版权所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022 GDUFS | 粤ICP备06106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