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我院孙楚仁教授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马艳君合作撰写的文章“Trade libe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trust of Chinese residents”在SSCI期刊《Empirical Economics》(广外一类B期刊)2023年第2期正式刊出。孙楚仁教授与博士生马艳君合作的这篇论文使用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数据、WITS关税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与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数据,研究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渠道。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在2012-2016年间,中国社会的社会信任均值远低于合格水平,且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社会信任水平的下降,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构成极大的挑战。因此,找出影响社会信任的因素,提高中国社会信任水平刻不容缓。研究表明,制度是社会信任建立的基础,制度改变必然导致社会信任水平发生变化。而中国四十多年对外开放的过程伴随着重大的制度改进,因此,贸易自由化进程也是中国制度深化提高的过程,它必将深刻影响社会信任。
在此背景下,作者利用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等数据,考察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进口贸易自由化提升了中国居民的社会信任感;(2)进口贸易自由化能够通过改善制度环境这一渠道促使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增强;(3)进口贸易自由化对处于高制度化区域、就职于党政机关与军队、非农业户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居民群体的社会信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该论文首次结合中国社会信任现状,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强调了在新时代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是改进制度质量,缓解当前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
文章概述
现有关于贸易与信任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少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关注。现有贸易与信任的研究主要关注贸易开放程度对世界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而缺乏从中国社会信任现状出发,分析贸易与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研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个体间的交往方式发生深刻的转型与变革,传统的熟人社会形态逐渐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信任格局改变,各种“信任不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当前社会出现的价值观念缺乏、信任下降等诸多难题急需解决。因此研究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信任对缓解当代中国信任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贸易影响信任的作用机理不清晰。现有文献仅得出了贸易会提高信任这一结论,而没有进一步探索贸易促使居民社会信任感增强的内在机理。因此,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论不明晰,且缺乏实证检验,有关贸易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影响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孙楚仁教授与博士生马艳君合作的论文“Trade libe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trust of Chinese residents”利用2010- 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数据、WITS关税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研究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的影响,弥补了现有研究在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缺陷。
首先,文章发现,进口贸易自由化能显著促进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增强,并且这一结果非常稳健;其次,文章的机制分析证实,进口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改善制度质量这一作用渠道来增强中国居民社会信任感;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异质性个体对于制度的敏感性不同,这导致进口贸易自由化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促进作用在高制度化地区、党政机关与军队、非农业户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群体中更为显著。
作者简介
孙楚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马艳君,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No. 18ZDA039)的资助。
引文
Ma Y, Sun C. Trade libe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trust of Chinese residents[J]. Empirical Economics, 2023, 2: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