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系开展研讨会:聚焦AI+,共探专业发展
10月30日下午,在我校“教学质量月”活动框架下,“经济学·AI + 专业建设前瞻研讨会”顺利召开,经济系多位老师参与研讨。

会上,老师们围绕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需紧密结合AI技术,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计划增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可视化等前沿课程。同时,针对本科生科研培养,老师们提出搭建科研实践平台、设立专项课题等举措,以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提升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数智化经济学人才。
2. 财政系开展研讨会:公共经济学教学研讨,AI时代如何教与学
10月30日下午,财政系在系办公室开展了教学质量月的相关研讨活动。

财政系教师主要研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进一步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如何将AI融入课堂教学;第二,如何提升财政系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如何协调跨院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如何优化目前的考核方式;第三,如何通过新老教师的合作搭建可持续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如何优化和不断更新目前的课程体系;第四,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动目前财政系的“公共经济学工作坊”这一师生学术交流平台,以及如何扩大财政系长期以来运营的“广外财税”公众号的影响力。就上述问题,教师们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并就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活动由财政系主任安苑主持,财政系主要教师康锋莉,李翠兰,刘东华,何炜,刘诗源等老师参与了相关讨论。
3. 我院顺利举办陈琳《国际结算》教学公开课
教学公开课作为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月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们进行教学观摩、交流教学经验、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对提升专业课程教学实效具有关键意义,深受各院系教师与学生认可。
11月7日上午和下午,我院于南校实验楼C205教室开展2025年本科教学质量月之系列活动——《国际结算》课程公开课堂,由国贸系教师陈琳主讲,我院党委书记朱珍葶、教学副院长许月丽、院长助理郭晴及院内多名老师前来参与现场观摩。


同行领导旁听
《国际结算》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相关专业的核心必修课,聚焦国际经贸活动中债权债务清算的实务操作与风险管控,兼具理论严谨性与实践导向性,直接对接外贸企业跨境收付汇核心岗位需求。本节公开课以“国际结算方式——汇款”为主题,聚焦电汇的业务流程,通过“案例具象化+实验实操化”的双重设计,帮助学生掌握境外汇款结算方式的操作逻辑与适用场景。在课堂中,陈老师结合国际贸易结算实践中的各类案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PPT、板书、图解等,深入浅出地对如何填写境外汇款申请书进行了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良好,获得观摩老师好评。

公开课现场
初审:卓泳仪
复审:李杜鹃
终审:许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