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政府围绕跨境电商平台SHEIN业务加强监管措施,引发国际社会对跨境电商平台、贸易政策与消费趋势的广泛关注。为深入解读产业背景、传递专业观点,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田云华教授进行深度访谈。田教授从国际贸易理论、数字经济与广州产业链实践出发,为希音跨境电商平台被法国封锁发声,讲好中国故事,系统阐述了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力来源与中法合作潜力。该报道已在CGTN全平台播出,财政新闻完整播放,引发积极反响。
图为田云华教授接受CGTN采访(CGTN官网报道截图)
视频链接:https://francais.cgtn.com/news/2025-11-13/1988787026931265538/index.html
广州产业链数字贸易优势成就高效灵活供应链
针对“SHEIN为何能保持价格竞争力”的议题,田云华教授指出,其背后并非依赖传统意义上的低成本倾销,而是由中国服装产业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广州及珠三角地区高度成熟与集聚的服装产业链集群所赋予的系统性效率和规模经济优势、中国数字化快速发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势、以及跨境电商平台B2C消除了中间商的成本优势等多种原因形成。“过去十年,中国在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转向‘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组织效率’的规模经济优势,叠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赋能柔性制造的组织能力优势。小批量快速反应、柔性制造、设计打样与成衣生产可在极短时间内闭环完成,完成‘上午设计、下午出样、三天成品’的反应速度,以数字化设计、工程化生产和可持续制造为特点的中国服装行业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组织能力,取代法国本土高昂的设计师成本,正重新定义核心竞争力,这与欧盟长期强调的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高度一致的,”田教授表示,“高周转、低库存、快速上新的模式,本质上是供应链数字化与集群协同所带来的结构性优势。”
小包裹税需平衡监管与开放
针对法国拟推行的“小包裹税”,田云华教授分析称,监管本身具有其合理性,但此类政策具有监管与保护的双重属性,在现实中构成了维护本土产业的政策工具,是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表面上出于环境标准、可持续发展与消费者保护目标,实则往往服务于本土产业屏障,短期看似带来了一定的利益,最终的结果会以回旋镖的形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损消费者福利和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她强调,低价就是‘罪’吗?中低收入民众消费不起法国本土的高价服装才是法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法国民众反对封锁希音平台的原因。政策设计的关键在于实现多方利益和不同收入群体利益的均衡,“过度保护和封闭将损害消费者福利与社会总效率,最终的结果是产业脱钩断链、乃至国家衰退落后,而科学施策则有望在维护本土市场的同时,保留跨境电商这一新兴业态的效率优势,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稳定、自由的贸易环境。”
法国消费观念转型催生新需求
在谈到法国消费者行为时,田云华教授指出,当前法国社会正经历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在经济高度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从以往追求品牌与时尚象征,转向更加注重理性、务实、本土认同与可持续性,性价比成为关键考虑因素,很多法国民众不再认为二手是‘不得已’,而是聪明的选择,二手交易和循环经济也在欧洲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此外,欧洲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评估也在升级,除了关注价格和功能,还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环保、碳足迹和品牌责任。“年轻消费群体正在重塑整个消费链路。消费不仅是商品购买行为,更成为个人价值观与生活态度的表达。这种变化既带来挑战,也为具有供应链韧性和绿色创新能力的跨境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图为田云华教授与CGTN记者合影
本次CGTN的专访在国际舆论场中有效传递了中国学者的理性声音,为中欧电商政策对话与产业协作提供了专业视角,同时彰显了我校在国际经贸研究与跨境电商业界的影响力。本次采访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法语部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党支部联合共建“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
初审:卓泳仪
复审:田云华
终审:官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