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受“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资助和孙楚仁教授邀请,日本神户大学经济与商务研究所教授、国际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赵来勋教授于2024年11月1日至11月7日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前沿系列讲座,为学院师生带来了经典理论模型讲授、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分享和学术论文讨论指导,并与学院师生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11月1日上午,赵来勋教授进行了题为The Lewis-Harris-Todaro model的学术讲座,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赵教授首先从李嘉图一部门两要素模型发展而来的部门特定要素模型入手,详细介绍了刘易斯模型的基本假设、生产环节和比较静态分析,并以户口制度为例分析了刘易斯模型的实际应用。随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经典的城乡迁移Harris-Todaro模型,赵教授使用数理模型详细推导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论,为理解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迁移和失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强调城乡收入差距是迁移的核心驱动力,而城市的工资刚性则导致了失业与迁移的并存现象。
11月1日上午 The Lewis-Harris-Todaro model 讲座
11月4日下午,赵来勋教授以The oligopoly model in space为主题,详细对空间中的寡头竞争模型进行了讲授。赵来勋教授首先从经典的两国一产品寡头竞争模型Brander and Spencer (1983) 入手,假设经济中有两个国家X和Y,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企业且生产同种产品,两个企业在第三个国家的市场开展古诺竞争,并求解两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情形,随后考察当一国对企业进行补贴时,使用一阶最优性条件考察企业边际成本的变化。随后,进一步详细讨论了空间寡头竞争Hotelling 模型,分别分析了当企业位于区位两端时的均衡、两个企业区位相同时的均衡和两个企业自由选择区位时的均衡情形,得到每个企业的最优区位的异质性选择。
11月4日下午 The oligopoly model in space讲座
11月5日上午,赵来勋教授就近几十年来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进行了题为The Dixit-Stiglitz-Krugman-Melitz model的讲座。首先,赵来勋教授从考虑产品种类的垄断竞争模型Dixit-Stiglitz模型(D-S模型)出发,对模型的基本假设、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求解进行了具有启发意义的推导,并深入考察整个经济体的一般均衡。其次,赵教授进一步讨论了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和产品的差异性的Krugman 模型,引入了企业出口的冰山贸易成本,并分析了这些差异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绩效,强调了贸易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影响,以及贸易如何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和效率提升。最后,对近20年来持续火热的异质企业贸易Melitz模型进行讲解,认为该模型引入了企业异质性(即企业的生产率差异满足帕累托分布)作为分析的核心,并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如何导致行业内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以及这种再配置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率和出口地位。
11月5日上午 The Dixit-Stiglitz-Krugman-Melitz model讲座
11月5日下午,赵来勋教授进一步对近年来前沿的国际贸易量化模型进行讲解,做了题为The Ricardo-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Eaton-Kortum model的分享。赵教授认为,Ricardo model(李嘉图模型)、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 model(DFS模型)、Eaton-Kortum model(EK模型)的发展和内容具有深层次逻辑,DFS模型和EK模型在李嘉图模型基础上进行拓展,EK模型是现阶段大多数国际贸易量化研究的基础。赵来勋教授首先从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和主要结论出发,对DFS模型在李嘉图模型上的拓展进行了详细梳理,认为李嘉图模型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的2×2×1模型,DFS模型将其扩展为具有多部门连续产品,将两国的技术比率认为是比较优势的体现,从而进一步考察当本国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外国具有进口的比较优势时,贸易出清的条件。最后,赵教授对EK模型进行详尽解释,认为EK模型将李嘉图和DFS 模型拓展至无穷多个产品部门、无穷多个国家,从而使得现有研究可以依据现实数据进行量化工作,并介绍了近年来依据EK模型进行的相关前沿工作,如加入上下游环节的Caliendo and Parro (2015)等。
11月5日下午 The Ricardo-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Eaton-Kortum model 讲座
11月6日下午,赵来勋教授分享了其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工作论文,题为“Sourcing market uncertainty and exports”(《进口来源市场转换: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研究背景指出,当面对外部冲击时,维持和稳定进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实际问题。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进口市场转换(SMS)(在2000-2016 年期间,SMS 企业占所有进口企业的76.29% 和进口总值的96.30%),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进口市场转换可以显著减轻国际不确定性对进口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稳定企业就业和创新,从而提高国家乃至全球的福利,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进行了内生性处理。在影响渠道上,SMS 的可能动机包括稳定进口供应、降低进口关税、提高实际汇率和增加产品转换。SMS 的效果因不确定性类型、企业所有制、生产率、信贷约束、贸易模式和产品特征而异。与会师生针对文章的理论假说、实证模型构建、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影响渠道分析进行了深入讨论。
11月6日下午 赵来勋教授工作论文报告
11月7日上午,赵来勋教授以“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usiness resilience”(《儒家文化与企业韧性》)为题进行了工作论文的分享。研究背景指出,以往文献往往关注传统文化对创新等方面的束缚,却忽略了其在风险承担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事实上,当面临危机时,传统文化能够促使人们团结一致以应对危机,有助于共同面对灾难,并鼓励互助合作的行为。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危机期间会促进企业韧性。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的。与会师生针对文章的理论假说、实证模型构建、内生性处理、影响渠道分析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11月7日上午 赵来勋教授工作论文报告
11月7日下午,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前沿小型工作坊”(Frontier Semina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在大学城校区院系楼304会议室举行,孙楚仁、李建成等学院教师分别报告了各自在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赵来勋、陈瑾、刘雅莹等学者作为点评人参与了讨论,对4篇工作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11月7日下午 李建成老师报告工作论文
11月7日下午 孙楚仁教授报告工作论文
在此次系列讲座中,我院经济学科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与赵来勋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互动交流,学院师生通过广泛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学术讨论。通过探讨国际贸易学的理论模型、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我院师生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学学术研究思维能力、规范性分析素养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初审:卓泳仪
复审:常 诚
终审:孙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