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院顺利承办第八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暨2024年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
发布:2024-06-14 16:15 来源: 点击数:


2024年6月8日,第八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暨2024年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隆重召开,主题为“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处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承办,《国际贸易问题》《国际经贸探索》《世界经济》《China & World Economy》《世界经济文汇》《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国际商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协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者、师生和期刊编辑部人员共100多人参加。

本次论坛在6月8日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演讲、圆桌会议、青年专家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和期刊、出版社责编与作者互动专题,在6月9日上午设置了8个国际经贸博士生平行论坛。

一、开幕式暨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孙楚仁教授主持。孙楚仁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与会嘉宾的背景和贡献。他强调,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尤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加强国际贸易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孙楚仁院长宣布会议开幕,介绍出席会议嘉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教授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专业的排名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学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他表示,广外在国际贸易研究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激励与会学者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国家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智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教授致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钱学锋教授代表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处致辞。他在致辞指出,当前学术界存在“卷”现象,即过度竞争和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他提出三点“反卷”建议:第一,研究真问题,即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和治理体系的实际问题;第二,真研究问题,即基于科学方法、微观基础和量化方法进行研究,而非追求数量上的发表文章;第三,包容创新,即审稿人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鼓励0到1的创新,促进贸易领域的高水平发展。

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钱学锋教授致辞

在开幕式致辞之后举行本次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最佳论文”颁奖仪式。来自南开大学的王天宇博士的论文《“双管齐下”:产业政策与外资引入的创新双提升研究》和来自厦门大学的陈贤孟博士的论文《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测度与解释》获得本届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的“最佳论文奖”。王天宇博士的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和外资引入的双重手段促进创新,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陈贤孟博士的研究对中国生产型出口中间商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测度和解释,揭示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机制。申明浩副校长和钱学锋秘书长为两位博士生颁发了“最佳论文奖”。

2024年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二、大会主题演讲

论坛开幕式结束之后是“大会主题演讲”环节,该环节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原院长李铁立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原副主任崔日明教授主持。

李铁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原院长、教授

崔日明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原副主任、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教授发表了题为“数据流动与数据治理”的演讲,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引入数据要素后的生产函数将发生什么变化?关于数字化与绩效指标的研究是相关还是因果联系?如何深入挖掘其降本增效促创新的内在机理?申明浩教授详细探讨了大湾区数据流动的规则和现状、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难题、数据开放和流动的两个方向,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治理体系,大数据治理必须跳出单个组织的边界,从营造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的视角进行全面、系统化的考虑。

(申明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钱学锋教授演讲主题为“‘消失’的边界:数字技术的巅峰性作用”,详细介绍了全球化浪潮中的“边界”概念、友岸外包、数字技术衔接全球等背景。研究发现:地缘政治边界产生的边界效应要大于传统边界,数字技术对传统边界的边界效应的对冲作用大于地缘政治边界。平均而言,数字技术将使得传统边界的边界效应降低33.56%,而地缘政治边界的边界效应降低21.49%。他建议:加强数字服务创新应用,培育传统贸易新优势,以及防范数字地缘政治竞争,共享数字技术发展红利。

(钱学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黄新飞教授发表了关于“宗族文化与上市公司OFDI”的演讲,从非正式制度因素视角,利用宗族文化解释上市公司间OFDI规模的差异,扩展了企业OFDI决定因素的研究视域。黄教授将宗族文化经济结果的研究拓展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为充分理解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黄新飞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傅元海教授演讲的题目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制造业自主可控——基于沿线参与国生产工序的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能否促进沿线国家制造业生产工序的自主性和安全可控性。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制造业生产工序自主水平,降低以多元化反映的可控水平,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较小经济规模国家以及陆上丝路国家的制造业自主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

(傅元海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吕越教授的演讲题目是“Does FDI Increase Product Innovation of Domestic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吕教授分享了关于FDI如何从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影响国内企业产品创新的研究。研究表明,FDI进入上游企业对国内企业的产品范围产生了积极影响,而FDI进入下游产业对其产品范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吕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

三、圆桌会议

“大会主题演讲”之后是“圆桌会议”环节,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孙楚仁教授主持。“圆桌会议”的主题分别为“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学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培养高质量经济与贸易研究人才的顶层设计思路”。参会嘉宾主要有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钱学锋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黄新飞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何欢浪教授、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傅元海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涵教授、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黄阳平教授。各位专家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建议。

(圆桌会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协作组青年论坛秘书长钱学锋教授介绍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四化同步”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做法。“四化”即中国化、数字化、融通化、国际化,通过将人才培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和场景提高师生数字素养、财经政法融通打造专精融通的特色人才以及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课程和打造国际认证学院等措施,培养能适应时代变化的财经政法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基于财经热退潮的现状,在数字化背景下,提出我们需要做四方面构造:(1)建好设施;(2)提供资源;(3)数字化场景;(4)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关于专业人才培养,他认为应该在与主流院校培养方案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搞自己的特色。并且提出通过六位一体模式来提升财经政法融通。最后在学术建设方面,他认为学者是第一,学生是希望,承接学科的很多方面,学科的链接需要学生,当培养的学生可以走向名校和业界时,证明教育建设是有效的。另外还需要注重质量、校园文化、历史传承,并且表示高质量发展需要经贸学科与时俱进。

(李小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黄新飞教授认为需要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好,实现人才培养全链条、全覆盖。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对人才培养是一个前瞻性的背景,并且认为本科生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潜力。因此,需要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以便学生了解老师正在研究的课题,追踪学术前沿领域,他建议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需要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应具备通识元素,因此建议学校开好通识课程。

(黄新飞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何欢浪教授提出了思通人才理念,并且提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正在开设培养国际通用人才实验班,但由于现在就业环境更为严峻,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方案。并且再次强调了思通人才的一个尝试,培养国际人才在电商、物流、贸易方面发展,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何欢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傅元海教授认为人才培养难,我们都面临这些问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表了自己的建议。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的培养与认知存在差距,拔尖人才的培养是很难的,因此需要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克服该问题。

(傅元海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涵教授认为财经退潮,财经院校普遍面临分数线下滑的问题。随着国际新秩序的形成,财经院校应该主动拥抱新变化,然而现在的人才培养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变化,因此在未来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适合新环境的需要。

(李涵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教授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黄阳平教授讲述了集美大学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所取得的经验、成效以及信心,黄院长认为财经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面应该支持数字发展型,以跨境电商为主,方能与时俱进。

(黄阳平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孙楚仁教授最后进行总结,他认为学科要想不被淘汰,需要寻找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重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国际贸易专业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及符合国家对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学校要加强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宣传。

四、青年专家论坛

青年专家论坛(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黄新飞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涵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共有4篇论文进行了汇报。

鲁晓东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的演讲题目是“‘意大利面碗效应’下的数字贸易规则及其数字贸易效应:基于交叠DID的稳健估计”,分享了关于数字贸易规则的研究,基于WTO电子商务谈判重新梳理数字贸易核心规则,构建引力模型并使用交叠DID考察了2005-2019年缔结涵盖数字贸易核心规则的RTAs对双边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并进一步细分了数字贸易核心规则深化对数字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基于WTO电子商务谈判提炼的数字贸易核心规则对数字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贸易效应因规则类别、贸易部门类别和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现一定的异质性。

(鲁晓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永进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发表了题为“距离不死之谜:基于消费者搜寻的视角”的演讲,在研究分享前进行主题介绍,提出对引力模型的质疑,并深入探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全方位以及巨大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信息成本的下降对地理距离弹性的影响较大,并认为数字经济对地理距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王永进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杰教授(暨南大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发表了题为“Decomposing China’s Bilateral Export Growth: A Firm-regional-transactions Structural Gravity Approach”的演讲,从贸易经济学角度揭示了中国地区四个基本特征的异质性,分别是产品生产的质量、企业的生产力、当地因素成本以及企业的市场可行性。研究说明了基本因素的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各县出口参与的不平等,并发现市场的可变潜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对区域出口有影响。研究提出如果这些因素没有改变,中国各地区的出口市场参与度会比实际情况更加不平等。

(李杰 暨南大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刘啟仁教授(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发表了题为“高技术产品需求与企业创新激励”的演讲,研究基于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低技术产品出口在全球占比上升趋势以及中国高低技术产品外需增长呈现分化现象,探讨出口结构变迁是否与专利创新存在联系、高技术产品需求增长是否成为未来推动实质性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实证分析表明高技术产品需求冲击促进了出口企业实质性创新,而低技术产品外需冲击则抑制了出口企业创新,并发现高技术产品需求冲击对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影响存在时滞性。

(刘啟仁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

青年专家论坛(二)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何欢浪教授主持,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黄阳平教授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凌云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共有4篇论文进行了汇报。

段玉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发表了题为“新能源电力建设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分析——基于量化空间模型的研究”的演讲,研究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多地区多行业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囊括了中国国内生产网络、劳动力迁移、电力生产和贸易、化石能源生产和贸易以及碳排放,量化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基建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并将研究细化至中国地区层面。段教授探究了电力新能源基建对中国地区间收入差异、产业分布和碳排放分布的影响,提出中国电力新能源基建将大幅降低碳排放,提升整体福利和实际收入,实现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共赢。

(段玉婉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

车翼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发表了题为“Pains or Gains: Trade War and Tariff Evasion”的演讲,对美国市场如何应对贸易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入境国需求如何影响关税规避问题。研究通过DID模型和可视化现象分析,得出贸易战为中国产品进口到美国的关税规避提供了便利,进口关税规避受到入境口岸需求的影响,选民对贸易保护和工会作用的态度在地方需求影响逃税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车翼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

蒋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发表了题为“数实产业融合、供应链效应效率优化与出口增长”的演讲,研究数实产业融合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效率从而推动高质量增长,以及对出口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产生怎样的优化效应。实证分析得出数实产业融合冲击提高能够降低企业购买中间品的成本,并提高获取中间品的质量,从成本优化和质量升级两方面共同驱动了企业出口增长。从集约边际来看,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能够从数实产业融合冲击中获得更高的出口市场份额,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蒋为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铁瑛研究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发表了题为“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第三方贸易效应:微观基础、宏观现象与福利”的演讲,研究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了RTA的第三方贸易效应及其对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目的地与第三方签订RTA数量的增加显著减少了中国企业到该目的地的出口规模。研究进一步讨论了RTA的贸易转移效应同样存在于进口层面,导致进口品价格上升、数量下降,进口总额显著减少。

(铁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

五、青年学者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一)由辽宁大学金融贸易学院副院长李丹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张少军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蒋为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共有4篇论文进行了汇报。

田云华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国贸系系主任)发表了题为“国外供应商势力对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的演讲,研究延伸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以进口国非关税为切入点,丰富了国外供应商势力对进口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国外供应商势力与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存在“U型”关系,为中国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田云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国贸系系主任、副教授)

杜明威副教授(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发表了题为“数‘政’强贸:数字化政府建设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演讲,研究从“城市-产品”层面实证考察了数字化政府建设对中国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证明,数字化政府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信息成本降低效应、城市创新驱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优化效应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杜教授认为,数字化政府建设因城市行政级别、上级政府效率、产品时间敏感度、出口贸易类型的差异而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差异化影响。

(杜明威 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

徐小聪助理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发表了题为“Estimating the Pro-competitive Effect and Variety Gains Using Firm Level Data”的演讲,研究构建了一个可以使用企业数据估计消费者生活成本的理论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估计国内和国际贸易对中国消费者促进竞争效应和集聚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中国消费者的福利效应为1.44%,并在促进竞争效应和多样性效应两方面进行分解测算,进一步分析表明,促进竞争效应使中国消费者的福利增加,而集聚效应使得福利下降。

(徐小聪 南京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

范斯聪副研究员(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发表了题为“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军事动机分析”的演讲,研究从政策视角出发,构建了三大框架:第一,分析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届总统任职期间的政策;第二,从国际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析美国调整芯片产业链布局。他详细论述了特朗普和拜登对华制裁的方式,得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提出应对措施。

(范斯聪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青年学者论坛(二)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蓝天副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张少军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协作组青年论坛副秘书长符大海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共有4篇论文进行了汇报。

林熙讲师(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发表了题为“‘双循环’是否助力绿色发展?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转内销视角”的演讲,通过对比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少从企业视角出发且未关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环境问题。林博士主要关注兼顾出口型的出口转内销,以逆概率加权匹配(IPW)作为基准匹配框架,以倾向得分匹配(PSM)作为敏感性分析,结合双重差分模型设计识别出口转内销的因果效应框架,从企业内部渠道和外部环境渠道两方面,揭示出口转内销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主要机制。

(林熙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讲师)

李丹讲师(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发表了题为“城市出口扩张与个体婚育行为”的演讲,结合国际贸易学、社会学和人口学,采用微观层面的个体调查数据,从劳动力市场产出及社会观念变迁视角考察城市出口扩张对个体婚育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扩张促进了个体就业和收入增长,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可能会导致婚姻的净收益下降;出口扩张也促进了个体性别认知观念的转变,女性更加看重自我人生价值追求,从而降低其对婚姻的需求。

(李丹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娄春杰副教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发表了题为“中等收入群体与进口贸易”的演讲,在积极扩大进口、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背景下,利用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等收入群体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标准,为测度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对进口贸易额的积极影响可以通过消费和创新两种渠道进行传导,进一步分析得出中等收入群体对进口贸易商品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能够促进最终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抑制资本品的进口。

(娄春杰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苗翠芬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表了题为“FTA反倾销反补贴条款与中国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演讲,研究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面对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性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研究证明FTA反倾销、反补贴条款降低了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概率和数量,并且该条款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产生影响。

(苗翠芬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六、博士生论坛

6月9日,主设博士生论坛。本次论坛共设8个平行论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博士生们和硕士生们,继续围绕“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题,展开热烈和深入的学术讨论。

第一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许月丽教授主持,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建成讲师担任点评嘉宾。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梦涓、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杨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方明朋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二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肖奎喜教授主持,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建成讲师担任点评嘉宾。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天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雨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周泳辰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三个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喻美辞教授主持,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杜明威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董洁妙讲师担任点评嘉宾。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海燕、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罗璇、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慧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黄晓敏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四个论坛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娄春杰讲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陈寰琦副教授、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林熙讲师担任点评嘉宾。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蔡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彭争、甘肃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郑撼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五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官华平副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梁俊伟教授、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蒋庚华教授担任点评嘉宾。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秦宁、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贤孟、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刘紫薇、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盼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六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梁俊伟教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车翼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陈瑾讲师担任点评嘉宾。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彭思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丁国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伟、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利紫玲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七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田云华副教授主持,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刘啟仁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陈瑾讲师担任点评嘉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欣、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陈亚楠、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苗馨月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第八个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许月丽教授主持,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刘啟仁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董洁妙讲师担任点评嘉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欣睿、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廖小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伍泳昕、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吴艳芳依次发表了学术演讲。

本次会议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演讲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国际贸易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学院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

邮编:510006 联系电话:020-39328096

传真:020-39328592 电子邮箱:gpjmxy@gdufs.edu.cn

版权所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022 GDUFS | 粤ICP备06106464号